鲲弩小说

第4章 · 9

[美]丹·西蒙斯2018年11月06日Ctrl+D 收藏本站

关灯 直达底部

有一个新闻记者堵住了索尔去前门的路。那人身子前倾,戴在眼睛上的立体镜片朝前探出,为瑞秋的特写调焦。他图省事扎了条辫子,索尔就抓住那人的长发,把他扔到了一边。

人群在屋外嘶叫怒吼,持续了整整七周。索尔意识到他忘记了这种他曾经十分熟悉的小型团体的特性。他们总是频繁地骚扰,活动范围不广,有时展开一对一的跟踪窥探,但是他们从不会动用那条最为恶毒的传统,即所谓“公众有权知道”的原则。

但是环网却会这么做。索尔不会让自己的家庭变成记者包围圈永恒的囚徒,于是他采取了主动策略。他安排了覆盖面最广的远距传输线缆新闻节目采访,参与全局的讨论,并亲自参与中央广场医疗研究秘密会议。在十个标准月之内,他在八十个星球上发布了为女儿寻求帮助的信息。

成千上万的个人和单位主动向他们提供帮助,提案纷至沓来。但是发送这些信息的主体却几乎都来自信仰治疗师、项目开发人、研究机构以及自由研究者,他们愿意提供帮助以换取独家报道的权利;伯劳崇拜者和其他热衷于宗教的人们则指出瑞秋是罪有应得;多家广告代理商发来邀请,要求瑞秋为产品作形象代言;媒体代理商也提出要帮助瑞秋“处理”这些代言邀请;普通民众发送来表示同情的消息或是频繁地亮出信用芯片;科学家们发来表示怀疑的文章;全息电影制片人和书商要求买断瑞秋生活著作权;还有地产商接二连三地要提供服务。

帝国大学出钱雇请了一个评估小组来将这些提案分门别类,看看其中是否有一两项可能对瑞秋有好处。许多信息都被弃置一边,一部分医疗和研究方面的议项则被慎重考虑。到最后,所有提案里说到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疗法似乎都被帝国大学试验过了。突然,一则超光信息吸引了索尔的注意。这是希伯伦科发·沙龙吉布茨主席发送来的简单信息:

如果多得难以应付,就来这里吧。

很快便多得难以应付。报道公之于世的头几个月中,包围圈似乎有放松的趋势,不过这只是第二轮冲击的前奏而已。传模的小报将索尔说成是“流浪的犹太人”,绝望的父亲四处流浪,为了给孩子奇怪的病症找到疗法——这个标题相对于索尔毕生对旅行的憎恶可真是讽刺。萨莱则不可避免地被贴上了“悲伤的母亲”的标签。瑞秋成了“注定厄运的孩子”,而另一个经过艺术美化的标题中,她又是“光阴冢诅咒下永世的处女”。不管这个家庭的哪一位成员外出,都会遇到新闻记者或是隐架在树后的成像器。

克罗佛发现温特伯一家的不幸能够带来滚滚财源。起初城镇还不作任何干预,但是后来巴萨德城的企业家纷纷搬迁而至,建起了礼品店、T恤交易场、观光点和数据芯片亭,旅游者来得越来越多,本地的商人终于心慌意乱,信心动摇了,然后一致达成共识,这儿的肥水可不能再流向外人田了。

长达四百三十九标准年的近似与世隔绝之后,克罗佛镇终于迎来了她的远距传输终端。参观者再也不用忍受从巴萨德市过来的二十分钟飞行旅程了。游客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他们搬家的那天,下着瓢泼大雨,街上空无一人。瑞秋没有哭,但她整天都睁着双大眼睛,语气中满是委屈。再过十天就是她的六岁生日了。“但是,爸爸,我们究竟为什么要搬家啊?”

“因为我们必须搬,亲爱的。”

“但究竟是为什么啊?”

鲲 + 弩 + 小 + 說 + k u n n u ~ co m-

“这只是我们不得不做的事,小不点儿。你会喜欢希伯伦的,那里有很多公园。”

“但是你们以前为什么从来没说过要搬家?”

“我们说过的,亲爱的。只是你忘了。”

“但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有理查德叔叔、特莎阿姨、梭迩叔叔,还有其他人会怎么样呢?”

“他们随时都可以来拜访我们。”

“那妮姬、李娜,还有我的所有朋友们呢?”

索尔一言不发地把最后一件行李搬上了电磁车。房子已经卖掉了,空空如也;家具都被卖掉或是送到了希伯伦。之前的一周里有一大群人,亲戚、老朋友、学校的熟人,甚至还有帝国大学那些研究了瑞秋十八年的研究小组成员围绕着他们,但是现在街道上空荡冷清。老式电磁车的穹形有机玻璃顶壳上,雨水划出道道水迹,延成一条条交错的小河。他们三人在车里坐了一小会儿,望着房子。车里有一股湿羊毛混合着湿头发的味道。

瑞秋紧紧抱着萨莱六个月前从阁楼上救出的泰迪熊,说道:“这太不公平了。”

“是啊,”索尔附和道,“太不公平了。”

希伯伦是一个沙漠星球。经过四个世纪的环境地球化改造,星球的大气已经适宜呼吸,并有几百万英亩的土地可供耕耘。从前生活在那里的生物都又矮又结实,非常机敏,从旧地运输过来的生物也是同样如此,包括人类。

“啊,”他们到达阳光炙烤的科发·沙龙吉布茨上那阳光炙烤的丹村之时,索尔深深吸了一口气,“我们犹太人真是些受虐狂。大流亡开始之时有两万颗星球可供我们选择,而那些笨蛋偏偏就挑中了这儿。”

但不管是首批殖民者还是索尔一家人,来这里都不是因为自己是受虐狂。虽然希伯伦大部分区域是沙漠,但是肥沃的土地又是惊人得丰饶。西奈大学在整个环网颇负盛名,医疗中心又吸引来了富有的病人,也为合作社带来了相当丰厚的财源。希伯伦除了在新耶路撒冷有唯一一个远距传输终端外,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允许建造传送门。她既不属于霸主,也不属于保护体,她就远距传输的权利向游人课以重税,并且不允许任何游人去新耶路撒冷以外的地方。对于一个寻求私人空间的犹太人来说,这可能是在人类踏足的三百个星球上最为安全的地方了。

传统来讲,吉布茨是一个合作社,但事实上却不尽如此。温特伯一家在自己的新居受到了热烈欢迎——那是个不大不小的地方,屋子日晒充足、干燥,房屋转角圆滑,没有直角急转,地上铺设木地板,从这幢坐落在山顶的房屋向下瞭望,能够看到橘黄和橄榄绿的丛林之外无限延伸的沙漠。太阳似乎把每样东西都榨干了,索尔想,甚至榨干了焦虑和噩梦。光线遵循着自然的法则,到晚上太阳西沉过一小时之后,他们的屋子都会泛出粉红的亮光。

每天早晨,索尔都会坐在女儿的床前等着她醒来。头几分钟里,爱女的困惑总是让他非常痛苦,但是他坚持要确保每天早上瑞秋醒来第一眼见到的是自己。他抱着她,回答她问的每一个问题。

“我们在哪儿,爸爸?”

“在一个棒极了的地方,小不点。吃早餐的时候我会详细告诉你的。”

“我们怎么到这儿来的?”

“我们传输过来,坐了一会儿飞艇,然后又走了一段路,”他总这么说,“这儿离家并不太远……但是这段路程的长度已经足以把它当作是冒险了。”

“但是我的床在这里……还有我的毛公仔……为什么我不记得它们什么时候来的?”

于是索尔就会轻轻地抱着她的肩膀,注视着她棕色的双眼,说道:“你遇到了一场事故,瑞秋。还记得那个《想家的癞蛤蟆》里面讲的故事吗?特伦斯打坏了它的脑子,于是好多天里,它都忘了自己住在哪里。你遇到的就是那种事故。”

“我现在好些了吗?”

“好多了,”索尔会说,“你整个身体都好得多了。”这时屋子里会飘满早餐的香味,他们都走上平台,萨莱正在那里等着他们。

瑞秋比以前有了更多的玩伴。吉布茨公社有一所学校,她总是去那里玩耍,受到大家的欢迎,每天都像初次见面一样向大家打招呼。漫长的下午里,孩子们在果园里玩耍,沿着悬崖勘探。

理事会有三位长老,阿弗纳、罗伯特、以法莲,三人都敦促索尔继续写他的著作。希伯伦一向以其庇护的众多学者、艺术家、音乐家、哲学家、作家、作曲家和长期居民而自豪。大家居住的房子,他们指出,是国家馈赠的礼物。索尔的养老金,虽然就环网标准来说并不算高,但是要满足他们在科发·沙龙的基本需要是绰绰有余了。而最令索尔惊奇的是,他发现自己在体力劳作中得到了乐趣。不管是在果园里工作,还是在未开垦的土地上清理石块,哪怕是为城市修墙,索尔都会发现自己的心态和精神比从前的任何时候要更为自由。他发现自己在等待灰泥干燥的时候,可以与克尔恺郭尔在思维上来一番搏斗,而在检查苹果是否生虫之时,他也可以得出对康德和凡德尔理论的新见解。在七十三标准岁的时候,索尔受伤的心灵终于首次愈合结痂。

傍晚,他会和瑞秋玩会儿游戏,然后拜托朱蒂或附近其他的姑娘照看熟睡的孩子,自己便可以和萨莱一起,去山脚下散步。有一个周末,索尔和萨莱两人单独去了新耶路撒冷,这是自十七标准年前瑞秋回家和他们同住以来,他俩第一次获得独处的时间。

但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具有田园的诗意。索尔经常在夜里醒来,独自赤脚走下厅堂,而萨莱总会在那里凝视着熟睡的瑞秋。漫长的一天结束后,当他们在老旧的搪瓷桶里给瑞秋洗澡,或是当墙壁泛出粉红微光,他们给她掖好被角,孩子总会说:“我喜欢待在这个地方,爸爸,但是我们明天回家好吗?”索尔会点头。讲完晚安故事,唱过摇篮曲,给她晚安前的吻,确定她已经睡着之后,他会踮起脚尖走出屋子,然后会听见闷闷的声音——“晚安,金丝燕”——从床上裹着毛毯的小小身子里传来,而他也得回答“晚安,小雨燕”。当索尔躺到床上,身边是他深爱的女人,正轻柔地呼吸着,似乎已经睡着,他会望着希伯伦那一轮或两轮小小的月亮移过粗糙的墙壁,在墙上映出一抹抹惨淡的条纹,此时,他会同上帝说话。

索尔每晚同上帝说话,好几个月之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在做什么。这个念头让他觉得好笑。对话并不是祷告,而是一种愤怒的独白——在变成恶骂之时有些乱无头绪——这是他和他自己的争论,言辞激昂;但并不总是和他自己。有一天索尔意识到这些激烈的辩论主题如此深刻,牵涉的利害关系如此严正,所涵盖的领域如此广阔,因为以上这些缺憾,受他严责的人只可能有一个:上帝本尊。自从索尔具有了人格神[16]的观念,他开始晚上睁眼躺着思量人类的悲苦,思考个人的生活。这对索尔来说是完完全全的荒唐,这种对话式的思维方式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神志是否健全。

[16]人格神:乌西诺认为,人类神祇观的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瞬间神”“功能神”和“人格神”。人格神,意即这个神关心人,这个神自己也具人格,并且以人为中心。

但是对话依然继续。

索尔不禁思考起一个问题,一个伦理体系——它不像宗教那么不屈不挠,历经所有邪恶人类的唾弃依然能够存留——怎么可能源起自上帝命令一个人杀害自己的孩儿。至于这个命令在最后一刻被撤销这一事实,对索尔来说并不重要。这只是个用于测试忠诚的命令,对他来说也毫无意义。事实上,想到是亚伯拉罕的顺从,让他成为了以色列所有部落的宗父,才是真真正正让索尔陷入愤怒的原因。

索尔·温特伯在将生命和工作都致力于伦理体系五十五年之后,终于得出了一个简单且不可动摇的结论:对任何神灵或观念或普遍准则的忠诚,若是要求“顺从高于一切”,甚至高于善待无辜之人这样起码的品德了,它就是邪恶的。

——那么给“无辜”下个定义吧?传来一个略微有些被逗乐,又略微有些牢骚的声音,索尔觉得自己和上帝的辩论又开始了。

——孩子是无辜的,索尔想。譬如以撒。瑞秋也是。

——仅仅因为是孩子,就等于是“无辜”的?

——是的。

——那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让纯洁之血为更伟大的理由而流?

——对,索尔想。任何情况下都不会。

——但是我想,“无辜”并不仅限于对儿童而言。

——索尔犹豫了一下,觉得这似乎是一个陷阱,想等着看看潜意识里的这个对话者接下去想说什么。他无法想象。不,他想,“无辜”不仅包括孩子,也包括其他人。

——比如瑞秋?在她二十四岁的时候?无辜的人不论在多少年纪都不应该被牺牲?

——对。

——也许,在亚伯拉罕成为地球上尊享福祉民族的宗父之前,这是他需要学习的课程的一部分呢。

——什么课程?索尔想。什么课程?但是他心里的那个声音逐渐淡下去,现在只剩下外面夜鸟的啼啭和身边妻子轻柔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