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译者后记 • 一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2020年02月18日Ctrl+D 收藏本站
拙译《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第一版于1986年2月由三联书店印行,截至1996年3月共印刷六次,总印数为6.22万册。自2004年8月至2007年11月,此书改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属于该社“影响过一代人的书”系列丛书,实为《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第二版。这个版本先后印刷四次,总印数为2.2万册。按照“影响过一代人的书”系列丛书的编辑体例,每一本书都有一篇“推荐序”。为《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撰写“推荐序”的是我国历史学家雷颐先生。“推荐序”的标题为《历史的“灵感”——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雷颐先生写道:“出生于1881年的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不仅在小说、诗歌创作方面声名卓著,在人物传记、历史特写方面更是名震遐迩,《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就是他的十二篇历史特写集……至今仍在世界拥有大量读者。逾一个‘甲子’仍畅销不衰,足见此书魅力之大。……这些精彩的历史特写将那瞬间的‘关键时刻’延长、放大,使我们能够读到历史的心灵,感受到历史的灵感。”[1]
[1] 雷颐撰《历史的“灵感”——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载[奥]斯蒂芬·茨威格著、舒昌善译《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1页和第9页。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自2008年5月起又改为由三联书店出版,是此书的第三版。笔者以菲舍尔出版社1997年德语新版《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十四篇历史特写》[2]作为中译本第三版的蓝本,重新做了校订和补译。中译本第三版和中译本第一版与第二版最大的不同是,在第三版中新增加了补译的两篇历史特写——《西塞罗》和《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
[2] STEFAN ZWEIG, >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Vierxhn historische Miniaturen<, S. Fischer Verlag GmbH, Frankfurt am Main 1997.
菲舍尔出版社1997年德语新版《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的编者克努特·贝克在其《编者后记》中详细说明了十四篇历史特写的创作过程。据他介绍,《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五篇历史特写》德语第一版于1927年问世。这一年6月27日,斯蒂芬·茨威格写信给莱比锡岛屿出版社的一名编辑韦格纳,[3]信中写道:“我觉得,您打算为岛屿出版社刊印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所使用的新的花体字十分漂亮。我只是觉得行与行之间挨得稍微紧了一点,至少会给人一种略嫌粗壮的感觉。不过,您肯定会做出更好的判断。如果我不久能看到清样,我将会感到高兴……”当时,岛屿出版社事先向茨威格通报了他的新书版式设计情况。多年来,茨威格一直得到岛屿出版社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有益建议,就像他在文学上经常得到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4]出的主意一样。1927年8月13日,正当茨威格穿越瑞士从上恩加丁河谷的祖奥茨小镇[5]前往莱比锡的途中,他又致信岛屿出版社,信中写道:“我刚从家中获悉,《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已印刷成书,我期盼着在我回到家中时就能看到这本小书。由于此书是辑录迄今尚未以书的形式发表的作品,我请你们把经过校订的这本书就像其他新书一样发行。我知道,岛屿出版社平时发行图书是不会这样做的。”岛屿出版社是否满足了茨威格的这个请求,一年以后得到了证实。1928年10月2日,茨威格在致岛屿出版社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同样感到高兴的是,你们告知我:《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而且我认为,你们在报刊上特别披露了此书在一年之内创纪录的发行量和精美纪念版本的发行量是完全正确的。”时至1928年岁末,《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共计重印七次,印行13万册,而且从此以后成功继续不断:时至1986年,《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共计重印40次,销售69.4万册。
[3] 韦格纳(M. C. Wegner)。
[4] 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Hugo von Hofinaimsthal, 1874—1929),奥地利著名诗人,德语文学19、20世纪之交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的重要代表。他的诗歌大多写于1893至1900年之间,著名的有《生命之歌》、《早春》等。他比茨威格年长七岁。
[5] 祖奥茨(Zuoz)是瑞士上恩加丁河谷(Ober Engadin)一小镇。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德语第一版除《序言》外,包括《滑铁卢的一分钟》、《玛丽恩巴德悲歌》、《黄金国的发现》、《英雄的瞬间》和《夺取南极的斗争》共五篇历史特写。篇目排列的顺序不是按照各篇写作的年代。《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个书名最初可能是随着茨威格要把当时已经写好的历史特写汇编成书的想法而逐渐形成。1927年12月,弗朗茨·特奥多尔·乔科尔[6]在给斯蒂芬·茨威格的一封信中把《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称为“一种新的戏剧性的叙事体裁”。《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写得最早的一篇历史特写诚然也是德语第一版中第一篇历史特写:《滑铁卢的一分钟》,于1912年9月13日发表在维也纳的《新自由报》上[7]。斯蒂芬·茨威格当时对这篇作品并不是信心十足。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小品文《滑铁卢的一分钟》已经发表。不知怎么,我觉得内容有些空洞,节奏也可以更轻快一些。我觉得,我至今仍未把握住我自己的风格,而是风格始终随着题材而变(正如我在和别人交谈时过多地迁就别人一样,不知怎么我仿佛是事先商量好的‘应声虫’)。”为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德语第一版的出版,茨威格又把全书校阅了一遍。1927年德语第一版《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的第二篇历史特写《玛丽恩巴德悲歌》写于1923年,刚好是歌德写下这首诗的一百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茨威格写下这篇历史特写的最好理由。此篇历史特写于1923年9月2日刊载在维也纳的《新自由报》。1923年秋季,岛屿出版社曾将这篇历史特写用同样的标题登在该社内部刊物《岛屿船》[8]第四年度第四期(1923年秋季号)上。尔后,茨威格为《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第一版选用了这个一直沿用至今的标题:《玛丽恩巴德悲歌——从卡尔斯巴德到魏玛途中的歌德。1823年9月5日》。第一版中的第三篇历史特写《黄金国的发现——约翰·奥古斯特·苏特尔。加利福尼亚。1848年1月》可能是专门为这第一版而作,因为没有史料能证明此前还有这篇历史特写的其他版本。作为岛屿丛书之一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第一版中的第四篇历史特写《英雄的瞬间》于1912年已经写成。这篇历史特写首次发表在1912年于莱比锡出版的《1913年岛屿出版社新书年鉴》[9]之中,标题是《殉难者——陀思妥耶夫斯基。1849年12月22日》,尔后收录在1927年《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第一版中,但标题和内容均有改动,标题改为《英雄的瞬间——陀思妥耶夫斯基。圣彼得堡。谢苗诺夫斯基校场。1849年12月22日》。与此同时,设立在莱比锡的国立版画艺术和出版研究院[10]于1927年出版了由作者签名、并有编号和限量为25册的单行本《英雄的瞬间》。我们现在这本书中的这一篇历史特写是以岛屿出版社1927年第一版为蓝本。《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第一版中第五篇亦即最后一篇“戏剧性的叙事体裁”作品首次以《斯科特队长的最后旅程》为题发表在1914年1月28日维也纳的《新自由报》。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第一版中,此篇题名被拟定为《夺取南极的斗争。斯科特队长。南纬90°。1912年1月16日》,这个题名一直沿用至今。
[6] 弗朗茨·特奥多尔·乔科尔(Franz Thecdor Csokor, 1885—1969),奥地利表现主义代表作家。
[7] 《新自由报》(Newe Freie Presse)。
[8] 《岛屿船》,Hauszeitschrift >Dàs Inselschiff<, 4. Jg, H. 4 (Herbst 1923)。
[9] >Insel-Almanach auf das Jahr 1913<(Leipzig 1912)。
[10] 国立版画艺术和出版研究院(Staatliche Akademie für graphische Künste und Buchgewerbe)。
1933年秋,由于岛屿出版社的一次泄密行为,斯蒂芬·茨威格中止了和岛屿出版社的合作。那是岛屿出版社社长安东·基彭贝格[11]不在出版社的时候,茨威格写给他的一封个人信函被该出版社转到《德国书业行情报》,[12]并在该报发表。茨威格在此信函中告知安东·基彭贝格:茨威格早先曾答应流亡在阿姆斯特丹的克劳斯·曼[13]可以在其创办的《荟萃》[14]刊物上转载茨威格于下一年出版的《鹿特丹的伊拉斯谟——胜利与悲剧》[15]书中的一段,但由于该期刊的“政治性质”——和早先提供的信息不尽相同,茨威格要收回自己以前的许诺。由于这次纠纷,茨威格的作品自1933年秋至1938年由赫伯特·赖希纳出版社[16]出版。其间,斯蒂芬·茨威格自1936年3月已定居伦敦。1936年,赫伯特·赖希纳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名为《万花筒》[17]的合集。该书包含三组作品:短篇小说、传奇故事和历史特写。在历史特写这一组中辑录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第一版中的所有五篇历史特写——排列顺序未变,但“前言”被删除。此外,又增加了其他两篇历史特写:一篇是《攻占拜占庭。1453年5月29日》,这篇历史特写很可能是专门为这本《万花筒》合集而写,因为没有史料证明此前有更早的版本;另一篇是《乔治·腓特烈·亨德尔的复活。1741年8月21日》,这篇历史特写已在一年前发表于1935年4月21日的《新自由报》。
[11] 安东·基彭贝格(Anton Kippenberg, 1874—1950)。
[12] 《德国书业行情报》(Bersenblattfilr den deutschen Buchhandel)。
[13] 克劳斯·曼(Klaus Mann, 1906—1949),德国作家,著名作家托马斯·曼的儿子。1933年流亡国外。作品有《梅菲斯托》(Mephisto, 1936)、《转折点》(Der Wendepunkt , 1942)
[14] 《荟萃》(Die Sommiung)。
[15] 《鹿特丹的伊拉斯谟——胜利与悲剧》(Triumph und Tragik des ETOS-mus von Rotterdam),茨威格著,莱比锡,岛屿出版社,1934年出版。
[16] 赫伯特·赖希纳出版社(Heihert Rrichner Veriag, 维也纳,莱比锡,苏黎世)。
[17] 《万花筒》(Kaleidoskop)。
1937年6月21日,斯蒂芬·茨威格在给他的朋友费利克斯·布劳恩[18]的信中写道:“……我把30年来失散的文稿——如对维尔哈伦[19]的回忆、关于里尔克[20]的演讲、我的人物传记《马塞琳娜·德博尔德-瓦尔莫》[21]等编成文选送到赖希纳出版社。除此以外,我还为《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写了几篇新的历史特写。我的情况原本就是这样:在我心情抑郁的时候,我的创作总是最多。”1941年8月,茨威格迁居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附近的彼得罗波利斯小镇,1942年2月23日,斯蒂芬·茨威格和他的第二位妻子夏洛蒂·阿尔特曼一起自尽后,人们在他的遗稿中找到了在上述这封信中提到的几篇新的历史特写。
[18] 费利克斯·布劳恩(Felix Bmrni),艺术史家,茨威格的好友。
[19] 维尔哈伦(Ёmile Verhaeren, 1855—1916),比利时著名法语诗人,最初是象征派诗人,后逐渐注意广泛的社会问题。
[20] 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奥地利著名诗人,诗风深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咏物诗”《豹》脍炙人口,千古传颂。
[21] 《马塞琳娜·德博尔德-瓦尔莫》(Madeline Desbordes-Valnwre),副标题《一个女诗人的生活画像》(das Lebensb Ud einer Dichterin)茨威格的传记作品,1920年由岛屿出版社出版。马塞琳娜·德博尔德-瓦尔莫(Mareeline Desbordes-Valmore, 1786—1859),法国女诗人,代表作有《馆歌与小唱》、《泪》、《可怜的花朵》等诗集。她一生坎坷,诗歌多为愁苦之音,因而受到浪漫派的高度重视,也为象征派所喜爱。
在1939年以后的岁月中,斯蒂芬·茨威格著作的出品人是戈特弗里德·贝尔曼·菲舍尔[22],他的遗稿保管人是理查德·弗里登塔尔[23],他和弗里登塔尔已有20年友情。1942年,流亡在斯德哥尔摩的贝尔曼·菲舍尔出版社率先出版了他的遗著《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次年(1943年)出版了扩充的新版《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副标题是《十二篇历史特写》。从1943年至1947年,斯德哥尔摩的菲舍尔出版社共重印了三次1943年版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总计印行1.6万册。自从菲舍尔出版社于1949年从流亡海外迁回到德国后至今,该出版社又印行了共计120万册《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包括袖珍版在内。
[22] 戈特弗里德·贝尔曼·菲舍尔(Gottfiied Bermann Fischer)。
🌏 鲲·弩*小·说 ww w ·k u n n u · Om
[23] 理查德·弗里登塔尔(Richard Friedenth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