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0 寻找边缘的人 · 四
傅真2015年04月16日Ctrl+D 收藏本站
上飞机后,萨莎的座位和我们之间隔了几排。起飞后还有很多空位,萨莎便跑去和一个男生坐在一起。我回头看了一眼,惊讶地发现那是一位年轻的亚洲男生,听英文口音应该是中国人,很奇怪之前在候机室居然没看见他。他英语不太好,衣着比较正式,看气质也不像背包客,后来听到他们聊天的只言片语,原来他是中国企业派驻委内瑞拉的员工,但不知去古巴是公干还是旅行。
中国男生起初还相当拘谨,可是萨莎身上那种自燃式的疯狂绝对是有传染性的,何况她还不知从哪里变出了一瓶朗姆酒!两人你一口我一口地直接对着瓶子喝,很快中国男生就high到不行了,整个机舱里都回荡着他们俩的笑声。我隐约听见男生说公司会派车来接他,很豪气地让萨莎跟他的车一起走……
听着后面的欢声笑语,我的心脏好像忽然中了一枪。我似乎从未如此刻骨地感受到自己的怯懦与平庸——与萨莎相比。萨莎并不是一个特例,正相反,她完全可以代表我和铭基在旅途上遇见的某一类人群。这类人往往拥有自己特殊的才智或好奇心,生活狂放不羁,对平凡的事物不屑一顾,却愿意用生命来交换那些真正吸引他们的东西。他们的人生好像一直在用力地燃烧,我猜他们渴望爆炸——像行星相互撞击那样爆炸。是的,在旁人看来,他们在莫名其妙地消耗自己,他们总是离危险那么近,毫无必要的近,可是我也知道,他们一定在那个过程中得到了我们这些“正常人”永远无法获得的东西。比如,和萨莎那精彩又深入的古巴之行相比,我和铭基的旅程平淡乏味得就像一块嚼了两个小时的口香糖,这其实很公平——它是我们的“正常”所交换来的东西。
不不,别误会我,我并不是在鼓励毫无底线的冒险和滥用毒品。我只是试着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尽量不轻易做出评判 大主宰小说。
我曾经读到过这么一个场景的设定——与柏拉图著名的“洞穴比喻”颇为相似:一片漆黑的世界里有一个巨大的悬崖,悬崖上的岩洞里生活着一个部落。他们在岩洞里生起一堆火,火光照亮了洞穴,却也同时遮蔽了外面的一切。部落居民很想知道外面到底有些什么,可又不敢离开安全的岩洞,于是渐渐的,他们忘了外面还有另一番天地,却把岩洞当成整个世界。
但是,也有少数几个人从岩洞里爬了出来,爬到黑暗的悬崖上,一边缓慢地前进,一边伸出手来碰触着,感受着悬崖的边缘。
因为只有边缘才能界定。只有感知到边缘,我们对一件事物的了解和定义才有可能完整。